您的位置吉林中山医院精神科 > 医院新闻 >

自闭症干预黄金期!吉林这家机构用爱点亮希望之光

文章来源:吉林中山医院精神科 日期: 2025-10-11 09:06

自闭症,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,是一种始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、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例自闭症患者,而中国现有自闭症群体超千万。研究表明,0-6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黄金干预期,早期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,帮助其融入社会。在吉林,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凭借专业实力与人文关怀,成为众多家庭重燃希望的灯塔。

专业团队:以科学为舟,渡生命之河
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汇聚了一批深耕自闭症领域的专家团队,其中主任医师王荣从事精神科临床37年,擅长将中医“整体观”与现代行为干预结合,独创“五行调神”疗法,通过针灸、药膳与结构化训练协同改善患者核心症状;副主任医师张彦专注儿童心理发展评估,研发的《自闭症儿童社交阶梯训练手册》被纳入省级继续教育课程。团队定期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、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开展远程会诊,确保治疗方案与国际前沿接轨。

精准诊疗:科技赋能,破解干预难题

科室配备脑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(fNIRS)、眼动追踪仪等尖端设备,可精准捕捉患者大脑激活模式与视觉注意力分布。例如,通过fNIRS监测发现,自闭症儿童在面对人脸刺激时,前额叶皮层激活度显著低于同龄人,这一发现为社交训练提供了神经科学依据。心理测评系统则能生成个性化干预报告,涵盖语言、认知、情绪等12大维度,指导治疗师制定分层目标。

创新疗法:多模态干预,唤醒生命潜能

科室突破传统单一治疗模式,构建“药物+行为+物理+家庭”四维干预体系。针对核心症状,采用应用行为分析(ABA)与人际关系发展干预(RDI)结合,通过游戏化任务提升眼神交流与共同注意能力;针对感知觉异常,引入经颅磁刺激(rTMS)调节前额叶-边缘系统环路,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触觉过敏;家庭治疗则通过“家长工作坊”教授结构化沟通技巧,将干预场景延伸至日常生活。

康复案例:从沉默到微笑,见证生命蜕变

5岁患儿小宇初诊时完全无语言,对呼唤无反应,经fNIRS检测发现其镜像神经元系统激活不足。团队为其定制“镜像神经元激活计划”,结合rTMS刺激与模仿游戏训练。3个月后,小宇首次说出“妈妈”,6个月时能主动发起互动游戏。母亲在康复日记中写道:“他眼里的光,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明亮。”

权威认证:口碑铸就品牌,专业赢得信赖

科室连续五年获评“省级重点精神心理专科”,其自闭症干预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,98%的家庭认为“治疗方案针对性强”,95%表示“医生沟通耐心细致”。一位患儿父亲感慨:“这里不仅是医院,更是让我们学会如何爱孩子的课堂。”

自闭症干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更是一场用爱浇灌的修行。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以科学为剑、以仁心为盾,在黄金干预期为每一个“星星的孩子”点亮回归地球的星光。正如科室墙上那句镌刻的誓言:“我们无法改变星星的轨迹,但可以成为让他们闪耀的夜空。”